會去看這個建案純粹是因為一條法蘭絨的雙人毯,不然我是不會特定從樹林跑到汐止看新建案的。
過去雖然一直居住在"汐止",但生活圈主要以東湖為主,最遠頂多跑跑康寧街,事實上對於汐止的了解很少。後來搬到樹林,才發現原來汐止真的比較常下雨(住習慣了就不覺得奇怪),跟潮濕說byebye的感覺實在太好了,就很少關注汐止的案子。不過也是比較之後發現樹林的小工廠實在太多了,這時又會回過頭去懷念汐止的小城綠樹。
*以下圖片皆來自網路。
建案在樟樹二路底靠近高速公路的地方,是把老舊房子拆了蓋新厝的都更案,可以看一下建商整地前的樣子,汽車美容和旁邊的空地就是房子的基地處,左邊空地是現在的接待中心,三支電塔、福安宮、高速公路都還在而且看得很清楚。我猜這也是為甚麼筑丰陽陽的開價硬是比別人低的原因,嫌惡設施實在有夠多。
不過雖然大環境不佳,但是建商為了拼容積率倒是設計了很多公園綠地,前後空地都將規劃成開放式公園,單一棟建築總共28層,忘記多少樓以上是大坪數露臺戶,以下則是25-40坪左右的2、3房,一戶配一個車位(要買)一個機車位(送的),管理費一坪大約60,停車位清潔費大約一個月5-600。全部241戶中好像只有208戶是開放販售的,所以大概有33戶是地主戶吧。
一層10戶配有4部電梯,不過代銷說之後中間有防火安全門隔開,所以正確來說是五戶配2部電梯,一部可直通地下室B5,一部只能到一樓。另外一樓大廳會有額外的兩部電梯是一樓到地下室的,之後入住之後整個社區要維護的電梯就有六部之多。這邊我是有點懷疑日後的管理費用,因為若平均算40坪,[40坪*60(管理費)+600(車位清潔費)]*241戶=72萬3千,實在不算太多。扣掉基本的管銷費用,有點擔心還能有多少留下來作為日後機電的保養更換,不過畢竟是新建案,大概10年內都還不用操煩這件事情吧。除了基本的電梯之外,其他的公設包含KTV、圖書館、健身房、幼兒遊戲區等等,倒是不用花太多錢。另外建商有強調全棟防水,在汐止這個潮濕的地方感覺也加分不少。
因為預算的關係,代銷很乾脆的就只介紹25坪的兩房。這個案子比較讓我驚豔的是增加了兩公尺寬的天井設計,所以即使是位於中央的小坪數也可以做到雙面通風,每個房間和衛浴都開窗,在小坪數的案子中相當少見,而且和隔壁鄰居是窗戶對牆壁,所以不會碰到和鄰居眼對眼的狀況,只是寬度窄,能有多少採光就不清楚了,而且是面東北,冬天可能會很冷。因為客餐廳一體的開放式格局,建商配的是電爐和天然氣熱水器。陽台有隔柵,空間嘛當然是小小的,市內實坪約17-18左右,我個人覺得煮菜的時候應該不能有人坐在餐桌靠近瓦斯爐的位置,寬度會不夠。
這是現場樣品屋的形式,但個人覺得選這一間真的很奇怪。
1. 廚房動線不好,除非餐椅沒靠背,否則洗東西時一定礙手礙腳,若要開下方的櫃門,肯定要先把椅子挪開才辦的到。
2. 廁所在一進門的位置,感覺不好。
3. 廁所無敵窄,跟以前租學生套房時的大小差不多,雖然是乾濕分離,但若日後想泡澡絕不可能裝標準浴缸。
4. 三房居然只有一間衛浴?不知道有多少人可以接受這一點。除非真的需要三房,不然我覺得兩房的更合乎現代人性。
5. 廚具和衛浴都普普通通,不過代銷有特別解釋大門隔音效果,外面的說話和音樂聲一關門果真都消失了。
四房的我沒進去看,不過光坐在哪裡將近三個小時現場就成交了三戶四房,也許有人會說是表演,但我無法判斷就不予置評了。
價格部分我問到11樓25坪廣告戶是814萬(房子)+185萬(B4車位)=999萬,再便宜沒有了,換算起來單價大約是31萬/坪。車位每一層差10萬,據說B4也只剩下5個位子而已。
當天交通是蠻順暢的,但是一路上新建案的數量也令人咋舌,加上樟樹二路並不大,也沒有甚麼大眾運輸的替代方案,等三年後正式交屋上下班的狀況就令人擔心了。不過這也不是什麼新發現,汐止路小車多沒捷運已經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了,要比塞車也不一定會塞的過中永和或內湖,要用這個理由殺價恐怕不容易。